原标题:持牌消金机构 去年业绩“冰火两重天” 金融机构积极布局消金领域
持牌消费金融机构2019年业绩陆续浮出水面。从已经摆上台面的成绩单来看,2019年持牌消金机构的业绩呈现“冰火两重天”之势,两极分化严重。
截至4月20日,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披露2019年业绩的12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大部分净利润取得正增长,但净利润进入10亿元俱乐部的仅有一家,净利润低于5亿元的达8家。
在某消金机构从业近4年的张成(化名)看来,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业绩压力现在才刚刚开始。
“今年比较难干。”这是张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犹豫再三后吐出的第一句话。他认为,“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些恶意逃废债的现象,势必会增加未来消金机构的逾期率,甚至已有持牌消金机构进行减员以求控制成本。”
持牌消金业绩呈现两极分化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0日,已经有1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公布2019年年报。分别是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
在营收方面,除哈银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未披露营收数据外,其余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达317亿元,且有7家消金机构营收超过10亿元。在净利润方面,10家消金机构披露合计实现净利润40亿元。其中,净利润突破10亿元的仅一家,净利润在5亿元之下的有8家。
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2019年实现净利润排名前三,分别为14.66亿元、8.53亿元、6.5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6.49%、17.89%。中邮消费金融紧随其后,净利润为3.49亿元;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为2.05亿元;湖北消费金融净利润1.11亿元。
有人欢喜有人忧,其余几家2019年净利润均未超过亿元。其中,晋商消费金融净利润为0.52亿元;苏宁消费金融净利润为0.1亿元。华融消费金融是目前已披露业绩的唯一亏损机构,实现税前利润-2.63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长银五八消费金融2019年净利润虽然只有2.1亿元,但同比增速高达1809%,成为难得的净利润增速“黑马”。股东长沙银行方面表示,“成立仅三年的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贷款突破百亿元大关,在新一轮消费金融市场的角力中正逐步站稳脚跟。”
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过去几年经历了整体爆发式增长,但现在开始转向分化。在张成看来,这与消金公司股东对消金机构的发展定位有很大关系。“相比而言,持牌消金机构的业务比银行零售业务更下沉,但有些股东自身零售业务做得并不好,所以根本无法提供帮助;也有些机构旗下持牌消金的意义在于为机构零售业务提供服务,导致股东方面对持牌消金机构的投入不大。”
“目前的头部持牌消金机构都有各自的优势特点,在硬实力方面的差距不是短期能够追赶或改变的,技术能力也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张成表示,“目前持牌消金机构阵型格局基本形成,在现有格局下,后发力者追赶较难,除非股东资金充足。”比如,度小满金融出资4.5亿元成为哈银消费金融的第二大股东后,哈银消费金融披露的2019年成绩单就非常不错,净利润为1.067亿元,同比增长113.40%。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也认同“股东对持牌消金机构业绩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的说法。于百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消费金融机构的股东主要是两类:第一类是持牌金融机构;第二类是具有消费场景和用户的互联网类机构。二者结合能够发挥出资金、风控和用户、运营等综合优势,因此成为近几年消金机构的标配股东结构。而两类股东如何更好地融洽配合,发挥持牌消金机构更大的正面效应,将成为其未来业绩增长的关键。”
金融机构积极布局消金领域
疫情发生后,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很多金融机构开始重新思考,“零售占比是否越高越好?”张成认为,对于比商业银行在零售领域下沉得更深的消费金融机构来讲,此次疫情对消金机构业绩的真正压力现在才刚刚开始。
尽管面对上述不确定性因素,但在巨大的消费市场面前,消费金融机构开张的步伐却并没放缓。上海银保监局日前发布《关于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称,批准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业。
3月27日,中国光大银行曾公开招聘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1名,并备注称,目前处于筹备期,拟于近期开业。
对于这些后来者,张成认为,短期内不会对现有持牌消金机构产生太大影响。“毕竟‘后来者’首先要做的是自有存量,并将原有业务规范化,而不是争夺新业务。另外,从业务层面来看,消费金融市场其实足够大,仍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于百程认为,从未来发展看,客群的下沉、业务的开放,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降本增效、提升智能水平,将是消费金融业务突围的关键。记者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