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巴曙松:做好资产配置 缓解“财富焦虑”
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消费支出也相应地水涨船高。那些拥有相当财富的人群却越来越害怕自己的财富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始终煎熬在“财富焦虑”带来的惴惴不安中。对于这些患有“财富焦虑”的人群,合适的资产配置可能是他最需要的“解药”。那么到底什么是资产配置?为什么要做资产配置?资产配置能否根治“财富焦虑”呢?
资产配置主要是一种投资策略,一般来说,它是以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为基础,通过定义并选择各种资产类别、评估资产类别的历史和未来表现,来决定各类资产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以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比。
资产配置的核心是资产种类和具体投资的多元化。其主要目标是基于投资者本身的风险偏好与收益预期,追求更优的投资收益—风险情况,以及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实现更高的回报和更低的风险。
资产配置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改善了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平衡。这对于那些具有明确投资目标的投资者,包括专业投资机构、家族办公室、高净值私人银行客户等,都具有显著的管理意义。
其次,它让构建的资产配置组合具有足够的“防御性”。在发生大幅市场波动、甚至是金融危机等极端事件的情况下,投资组合的抗跌性要远远强于集中在少数资产或个别证券的组合。
再次,资产配置策略有助于管理人和投资者之间长期利益的一致性。由于资产配置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正确的资产种类和比例的判断选择,管理人可以基于更全方位、更为客观公正的角度去研究和评判不同的资产、不同的基金管理人,而非局限于自身专注的资产类别而产生“选择性失聪”。同时,由于双方追求的是长期的配置目标,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管理人追求短期业绩而做出冒险的举动,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组合的巨大风险。
总结来说,资产配置作为一种投资策略,基于投资者本身的风险偏好与收益预期,通过分散风险捕捉各大类资产的不同投资机会,以平滑组合波动,力求获取长期内具备防御性的更高收益—风险性价比,即更高的回报及更低的风险。
这样的投资策略也被国外资本市场的长期数据所验证,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组数据为例,从1985年到2015年,为了保持同样的年化7.5%的收益,1985年全仓配置债券就可以,但是到了2015年,单一的债券配置已无法达到这样的收益,组合种类需要分散到债券、股票、股权、房地产等才可以达到,当然组合的波动率也大幅提高。
对于财富焦虑这个概念,一般的定义主要是指财富的积累速度赶不上消费支出,进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紧张忧虑的心态。对此,资产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因为资产配置可以帮助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去增值,即提高组合的风险收益比,而不是一种可以代替财富积累的手段。要解决财富焦虑,一是要做好创富,二是要做好守富。资产配置更多的只是在第二点上发挥作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