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动态 >

基金子公司苦战“违约潮” 上门维权揭“疮疤”

时间:2018-04-20 10:57:13  来源:网络整理

原标题:基金子公司苦战“违约潮” 上门维权揭“疮疤”

4月18日,在前海开源基金公司前台,数名投资者拉出了“维权”横幅。这一举动突然而又迅猛,基金子公司们近年来面临的困境,就此被暴露在大众的面前。

这显然不是孤例。从去年上半年开始,记者就不断获知基金子公司的项目违约,信息源既有客户的投诉,亦有基金子公司的交流。但曾被戏称为“万能神器”的基金子公司们,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个绰号,大部分违约项目都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足额清偿,所以罕见投资者上门“维权”事件。因此,在业内人士眼里,从此番前海开源的遭遇中足以看出基金子公司正面临新一轮的风险爆发。

其实,对于所处的困境,基金子公司心知肚明,所以近年来转型成为它们的重点战略。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已经成为巨无霸的基金子公司来说,并未找到足以支撑现有资产管理规模的核心业务,于是打擦边球的“类通道”业务仍占主流。

上门维权揭“疮疤”

4月18日下午,数名投资者在前海开源基金的办公地前台拉出“前海开源还我血汗钱”的横幅,抗议其子公司发行的资管计划大幅亏损,消息被迅速传播。

前海开源基金连夜发出声明称,前海开源基金旗下子公司——前海开源资产曾于2015年3月发行《前海开源资产锦安财富新三板资产管理计划》,该项目日前到期,却因踩雷中科招商定增项目而大幅亏损。Wind信息显示,该项目认购金额100万元起,成立规模约1.58亿元,主要投向事件驱动、定向增发新三板。

根据此前涉事项目的代销机构锦安基金所言,该资管计划到期时,除部分标的盈利退出外,大部分标的还需后续择机变现退出。部分投资者对亏损感到难以接受,要求对该代销产品进行本金回购并支付年化8%至10%的收益。

前海开源基金和锦安基金均表示,目前正在与相关方积极沟通,以寻求有利的后续退出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者损失。两方还表示,如实向投资者披露了产品的信息和投向,揭示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在该资管计划发行、运作管理及投后服务过程中均做到了尽职尽责。

违约潮暗流汹涌

其实,前海开源资产的窘境,已是目前众多基金子公司们共同的烦恼。仅就记者了解,上海至少有十家以上的基金子公司不同程度地遭遇了项目违约事件,涉及的行业五花八门。所幸的是,在母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大部分项目违约都被基金子公司用各种手段化解,实现了“刚性兑付”。

“接二连三的新规,不仅抹去了政策红利,还改变了基金子公司的游戏规则,原来掩盖风险的种种手段,现在很难实现了。”某基金子公司总经理向记者表示,“最简单的例子,以前如果某个项目存在违约的风险,再发一个新资管产品承接就好了,无非就是将风险延后,或许可以通过时间来化解风险。”

但诸多新规落地之后,解决违约的风险已经取代业务扩张,成为当前众多基金子公司的第一要务。令基金子公司们头疼的是,大部分违约的项目中,资金偿付方都有着巨大的债务黑洞,资产被轮候冻结已是屡见不鲜,如何抢在其他债主前面获得足额清偿,便成为对各家基金子公司能力的严峻考验。于是,拉横幅上门维权、发律师函、寄举报信甚而寻找催收团队等各种方法纷纷出炉。

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此前部分违约项目得到了“刚兑”,但在流动性偏紧的环境下,违约项目的层出不穷,已经让许多基金子公司们难以应付,未来或将不断爆出更多打破“刚兑”的新闻。是否有能力化解新一轮潜在“违约潮”风险,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基金子公司的命运。

转型频遇“痛点”

在净资本约束和资管新规等诸多新政的影响下,基金子公司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为7.3万亿元,较鼎盛时期的11万亿元缩水了三分之一。其中,最容易遭遇投资者维权的一对多产品资管规模从最高峰的近2.9万亿元缩水至去年底的1.3万亿元,降幅超过50%。

与资产管理规模同时下降的,还有各家基金子公司的利润指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基金子公司的股东大幅下调了基金子公司的营收要求。一位基金子公司的高管告诉记者,即便是股东决定增资,但在现有业务环境下,资产管理规模缩水是不可避免的,提升费率是规避利润下滑的主要手段。不过,考虑到整体的监管环境,即便提升费率,也很难保住现有的利润水平。

事实上,有些基金公司已经将主动管理作为发展方向。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全资基金子公司——尚腾资本,就以多元资产自主管理为业务发展方向。尚腾资本副总经理王炫向记者表示,在资管新规的严厉约束下,整个资本市场也正在进入“新时代”,基金子公司应该抓住资管新规带来的行业变革机遇,从以往的“非标通道业务”转向主动管理业务,满足国内越来越多高净值客户追求全天候环境下的稳健增值的需求,以替代以往的类固收产品。

不过,仅就目前而言,转型主动管理业务显然难以撑起目前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这势必导致转型成本过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ABS业务正成为许多基金子公司目前着力发展的业务,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业务与过去的“通道”业务有很多相似之处,对基金子公司而言,不失为转型期中的一种过渡选择。(记者 李良 王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商业联合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商业联合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商业联合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商业联合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精彩图文
  • 基金是持有越久收益越高吗 有没有赎回费
  • 快狗打车和货拉拉哪个好 收费方式有什么不同?
  • windows徽标测试要怎么样才能通过呢?
  • 办银行卡可以用临时身份证吗 相关的规定是怎样的?
  • 中信银行信用卡下卡要多久 还款宽限期内还款算逾期吗?
  • 100万抖音音浪收入怎么算 兑换比例是怎样的?
  • 农行是国企还是央企 业务范围有哪些?

    Copyright © 中国商业联合网 - 专业的时事热点资讯门户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