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板跑路、资金去向不明 P2P网贷行业该何去何从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P2P网贷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大调整。老板跑路、员工举报等戏码不断上演,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平台,到动辄百亿规模以上的网贷机构;从平台的投资人,到贷款平台的借款人,整个圈子最近问题不断。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整个行业又该何去何从?
有媒体统计,从6月份开始网贷行业连续爆出问题,7月份达到高潮,前25天就有200多家平台出了状况。有的老板跑路,有的提现出现困难。7月18日,上海的聚财猫平台发布公告,称由于合作的多个资产方出现逾期,影响平台正常运营,不得不暂停平台业务。不过他们承诺“不跑路,不失联。”
但就在承诺的背后,是上海警方将尝试跑路的聚财猫实际控制人薛亮控制。目前聚财猫的用户们还在焦急地期盼平台方能给他们一个说法。
投资者何女士告诉记者,她现在有40多万无法提现:“我是无意中在网上搜索到的。那个时候P2P‘爆雷’的挺多的,看它有合法资质,而且口碑也挺好。我这两天在准备材料,然后送给上海警方报案。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很痛心,因为毕竟是我们辛辛苦苦积攒的钱,放在里面也是希望改善生活。”
给出问题解决方案的平台,情况也并不乐观。前不久出现问题的青蚨集团P2P公布了回款方案,却一直无法解释资金究竟去了哪里。投资者小李说,平台在发布方案之前让投资者提问题,“我们一共提了36个问题,然后方案立马就出来了。我们希望他回答资金都去哪儿了,他说如果有需要的话会公开,但到现在都没有公开。”
回款方案公布后,却让投资人高兴不起来,他们发现钱拿不了多少,甚至还要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偿还。小李质疑,平台都倒掉了,还要这股份有什么意义?“前50%要求11月份才兑付,只兑付50%的1%,也就是投资100万按基数50万来算,第一个只能返回1%,也就是5000块钱。后50%要求3年以后兑付,不是兑付现金,而是转成股份制,万一弄成股份制他要是赔了的话大家还是没钱。”小李说。
对多数平台来说,全额拿回本金只能是梦想,能兑现部分,已经是难得。更多的平台投资者们甚至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结局。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已经有236家P2P网贷平台相继出现兑付困难、清盘、实际控制人跑路等风险事件。仅7月上半月P2P风险事件涉及待还本金已经在400亿元以上。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叶大清梳理,近期出现风险事件的网贷平台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类型的问题平台大概占比80%,它们存在自融、假标、活期、有资金池等不合规行为,这些平台不能算是真正合规的P2P。第二种类型的问题平台大概占比10%左右,这些平台贷款端或者资产端的风险控制能力比较薄弱。第三种类型的问题平台主要是期限错配,最近因为投资人的退出而有一些流动性的危机。
这三种情况为什么会聚集到6、7月这个时间点上一同出现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过去几年网贷的行业规范没有完全到位,陆续的清理整顿使得更多问题平台暴露是原因之一。
当前环境下,还有越来越多的借款人主动逾期,甚至有浑水摸鱼者恶意煽动投资人到期不还款,也催生了暴力催收等情况的蔓延。使用“704校花贷”的学生就遇到了“还钱不认账”的窘境。按照规定,学生在借款后,以平台提供的兼职来还款,然而,有学生反映,平台上的兼职越来越少,贷款面临即将到期还没还完的问题。也有学生说,自己已经还完了贷款,但平台没有记录,仍通过打电话,上门等方式催款,“我说我已经做完了,他们那边后台登记不对。后面就一直没有打电话了,直到我收到法院传票。”
除了法院传票,有的学生还受到了人身威胁,讨债公司不停地给他们打电话,甚至开始人身威胁:“一开始是用征信威胁我们,然后说要来学校找我们,说他是什么黑社会的,也认识很多人,知道我们家住在哪,还把我们的身份证照等都发到了学校的贴吧上。”
除了当事人,讨债公司甚至通过APP获取了债务人的通讯录,挨个按照通讯录打电话骚扰,让人不堪其扰。山东的黄先生因为朋友欠款,自己却收到大量骚扰短信:“内容就是什么生啊、死啊之类的,咒我家破人亡。署名就是我朋友的名字,号码不认识,每次都更换。”
债权人贷出去的钱要不回来,发愁;债务人还了钱还被催收,郁闷;毫无关联的人因为债务“躺着中枪”……P2P网贷行业怎么了?
最近被指老板跑路的广州礼德财富,曾经带着层层光环,评级机构A级,领导进入各种协会发言,却在今年7月,一夜之间老板突然跑路。熟悉情况的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告诉记者,不光是投资人,礼德公司的员工也被骗了:“高管、财务、风控的这些人员都在其中,他们自己也投了一千多万进去。据我了解,投的最多的部门是财务部门和风控部门。”
方颂认为,P2P模式从普及至今已经有较长的时间了,但是全国性的监管、牌照发放一直是“狼来了”,等了好几次也没见到。这期间,整改不到位、不整改的反而占了便宜,违规P2P也愈发疯狂。
在行业内部,也有不少企业期盼着监管的到来,监管能让诚实守信的企业有据可循,让行业内的“李鬼”现形。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的平台原本就不属于真正的P2P,而是庞氏骗局,他们借款的倾向不明确,借款的合同不透明。另外一些可能是比较小型的平台,不太有丰富的风控经验和运营经验。这是整个行业不断净化、“劣币”被驱逐的一个过程。随着监管目标和规范以及具体细则的不断明确,整个行业的合规平台会越来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