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信贷政策精准滴灌市场主体 促进市场整体利率稳中有降
今年以来,央行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货币政策方面,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市场整体利率稳中有降。
另一方面,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行,同时启动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推动降低存量贷款利率。
此外,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先后出台了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和1.5万亿元的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全力支持运行保证。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以及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这些政策措施成效显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持续提升”,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近期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吹风会上表示,7月末的M1增速6.9%,是2018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表明企业经营活跃度上升,稳企业、保就业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同时,贷款结构优化,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4%,创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5%,连续5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总体看,货币政策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中国经济出现了积极向好的增长态势,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精准性进一步提高。
昆仑保险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今年信贷结构及服务实体经济的绩效应予以充分肯定。今年的政策节奏特征明显,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主要发力点在于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二季度以后,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和复工复产的不断推进,政策重点转为促生产、稳经济。截至今年7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7%,持平于前值,较疫情严重时期2月份的6.2%有了明显下降。最能反映社会生产景气程度的制造业PMI也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7月份当月报51.1,比前值提升了0.2个百分点。
9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政策力度和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运行。
实际上,央行近期的操作也持续贯彻这一政策导向。在7月底财政部发文要求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后,8月份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同步放量,当月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1997亿元,发行规模仅次于今年5月份,为历史第二高。与此相对应,8月份以来,央行明显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截至9月3日,累计开展7天逆回购20000亿元,并在期间恢复开展14天逆回购,共计投放1600亿元,此外,央行也对MLF进行了超量续作。
联储证券投资研究部总经理袁东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根据债券发行规模增长的实际情况,相机补充流动性,正是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的集中体现。一方面,确保宽松资金被充分使用、不扎堆,确保资金面紧平衡,市场利率在合理范围内运行,确保融资需求“有求必应”但“不大水漫灌”;另一方面,确保资金顺利流入实体,不空转、不套利,顺利转化为有效需求,提高货币政策效率。
在袁东阳看来,下阶段货币政策的重心主要包括三点:一是,着眼于经济复苏的需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确保债券、信贷等融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并降低融资成本;二是,更加注重发挥货币政策在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通过采取定向化和差异化政策措施,提高货币政策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在疫情稳定和经济复苏进一步确定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非常规政策措施的退出问题,并更加注重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为调结构、防风险做准备。记者 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