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际品牌“双11”热销 凸显商品贸易的国际化
2019年11月11日,全球消费者迎来了第11个“双11”,而在2009年之前,11月11日还只是“光棍节”的代名词。经历十年发展的“双11”,已经从“网络促销日”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购物盛宴,在商品贸易的国际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近几年,在“双11”促销成绩单中,不仅商品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在逐年递增,消费者对国际化产品的关注热度也越来越高。多名参加“双11”购物的消费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在“双11”期间购买国际产品的比例一直在增加,主要是因为平台越来越方便,活动期间有较大折扣,自己也需要购买一些名牌产品来提高生活品质。
“今年我买的比较多的是国外原装进口的化妆品、奶粉以及保健品,我总觉得,国外的品牌产品品质会更高一些;我还买了少量的奢侈品,主要还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王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女性消费者喜欢购买国际品牌的化妆品,男性则更多偏好于数码产品。李先生对记者表示,“我今年买的商品并不多,但也买了一些国际产品,主要是数码和汽车用品。电商平台很方便,折扣力度也可以,我就下单购买了。期待快点收到商品。”
“双11”作为中国网购电商平台的销售节日,类似于美国的“黑色星期五”,旨在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扩大销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跨境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国际产品对中国消费者已不再陌生,很多高品质的国际品牌商品都是自带流量的,通过更便利的电商平台,能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际商品在中国的热销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现在的“双11”已不仅仅是中国本土的狂欢节,已经发展到全球消费者的狂欢节。从往年的销售数据来看,“双11”已经覆盖到全球200多个国家,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拥有足够的平台,能够很方便地购买很多海外产品。尤其是在“双11”这天,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非常高涨,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购买国际品牌产品的欲望。二是很多国外商家也会瞄准中国的“双11”市场,因为中国的“双11”所爆发出的“消费能量”已经超过了美国“黑色星期五”,这种影响力的存在,刺激很多国外商家在这一天采取更多的促销手段来吸引中国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产品。最终,“双11”的存在,让国内的消费者和国外的商家实现了“双赢”。
“‘双11’的热销产品主要集中在较高端的品牌上,特别是具有知名度的国际大牌商品。”刘向东表示,服饰鞋包、数码家电、家装家饰以及化妆品、母婴、保健食品等商品的销量较多,这些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消费品,更加符合人们对消费升级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境外企业参与到“双11”活动中。刘向东认为,随着“双11”的影响力逐渐辐射到国际市场,这一消费模式逐渐被国外供应商所认可和青睐。同时,依托庞大的网销力量,潜力巨大的中国消费市场也越来越被国外商家所看重,“双11”更加凸显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庞大潜力。(见习记者 倪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