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叫板苹果“降频门”须有更权威的声音
核心观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如果“降频门”确实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又构成欺诈,苹果厂商就应当受到法律和市场的严厉惩罚。有关部门应主动而为,既要表明态度,更要对相关公司和产品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依法依规给出调查结论和解决措施,并敦促尽快落实到位。
近期,苹果公司通过系统升级造成旧款iPhone手机性能降低的做法引起消费者的严重不满,记者日前从上海市消保委获悉,针对大量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该委近日已向苹果发出查询函,要求其就补救措施、信息披露等问题在1月19日前进行答复。(1月16日《人民日报》)
苹果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但其产品和服务却问题不断,成为消费者的心结。尤其是发生“降频门”事件后,苹果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降频门”可恶在哪儿?首先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手机电池老化存在隐患,苹果公司却没有将此告知广大用户,而是“偷偷”限制旧款iPhone的处理器频率,也就是降频,以此避免老化的电池过热。结果“迫使”许多用户,本来只需更换电池就可恢复运行速度,却因不知底细而购买了越来越贵的新款苹果手机。这样的“迫使”无疑很不厚道,甚至有消费者怀疑,苹果存在主观故意,已构成欺诈。
然而即便如此,苹果方面除了简单的道歉,或将为一些超出保修期的机型提供低价电池更换服务,再无下文,这就成了悬而未决的问题。上海市消保委此番发出查询函,提出四大焦点问题,要求苹果限期回复,自然是体现了责任担当,值得期待。但能否促使问题得到真正解决,还市场和消费者一个公道,恐怕还得画个问号。
这样说,并非低估消保委的“能量”。经验表明,叫板类似于苹果这样的“大腕”及其“降频门”,仅靠消费者投诉、舆论谴责乃至消保委查询等,已经不太管用,还必须有更权威的声音。“降频门”一直得不到解决,持续发酵到现在,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就要求,国内有关监管部门、执法机关,不应被“大腕”遮望眼,不能只听苹果自说自话。既然苹果“降频”已成了各方关注的“门”,那有关部门就应主动而为,既要表明态度,更要对相关公司和产品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依法依规给出调查结论和解决措施,并敦促尽快落实到位。这样,消费者才能避免遭受手机制造商的任意宰割,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降频门”,苹果在其本土美国,因触犯了众怒,正面临多起集体诉讼。有媒体预测,这几起诉讼金额可能会达到9990亿美元,甚至会超过苹果公司市值。虽然国情不同,但在叫板“降频门”的问题上,差异却不应太大。如果“降频门”确实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又构成欺诈,苹果厂商就应当受到法律和市场的严厉惩罚,而绝不能止于“限期回复”。当然,有些可能不是消保委权限所能及的事,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呼吁有更权威的部门发声、发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