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方面入手 为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支持 完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
多渠道引导境内外长期资金投资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完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是一项长期战略工作任务。因此,监管部门一直以来都在推进这项工作。
日前,证监会提出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总体方案,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机制支持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中长线资金入市提供制度性的安排和政策上的支持非常重要。因为市场要健康稳定发展,就需要达到供求平衡。现在国内的资本市场在制度设计方面,比较侧重融资方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忽略了对投资方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长期来看会产生失衡问题。
“现在提出的深化改革方向能解决上述问题。”赵锡军认为,如果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机制支持,那么这些资金的入市会使市场的供求关系更加健康稳定。究其原因,是相对专业的投资者出于价值投资考虑,会进行长期的投资安排。
在申万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看来,国内资本市场在引入长期资金方面是一个痛点。“虽然有社保、养老金、保险资金等入市,但数量有限。另外,在操作中也没有显示出长线资金的特征。所以,现在需要为长线资金入市提供机制支持。”
针对具体应该如何做,桂浩明从三方面提出建议:首先,需要改善考核机制。现在的考核时间较短,一般是考核当年的甚至是半年的绩效,很难有长期投资。其次,问责制度需要更加完善。终身问责机制可能会对投资者操作产生很大压力,而上下级问责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第三,“一刀切”的税收不利于进行长期投资、理性投资,因此税收政策需要相应的调整。
“机制的改善有利于资金的入市,对改变市场面貌会起很大的作用,但要真正解决长线资金入市问题,最基础的还是要提高企业效益。”桂浩明表示,“企业效益好了,长期投资的基础也就有了。”见习记者 倪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