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呼吸机扩产中扛大梁 国内供应链优势凸显
在中国企业源源不断往海外输送的抗疫物资中,医用呼吸机的需求最为迫切,缺口最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国全国医院拥有约16万台呼吸机,另外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的呼吸机数量有12700台;而英国的呼吸机大约为8000多台,法国也只有5000多台;有报道称意大利的呼吸机缺口在1万台以上;医疗条件差的国家,比如西非的马里,全国呼吸机只有56台……
虽然多国都在动员本国先进制造巨头转产呼吸机,但无论是准备转产的企业还是专业生产呼吸机的企业都表示,从零起步跨界生产呼吸机,要面临改造生产线、技术壁垒、零部件供应、质监审批等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可能要花费数月甚至十几个月才能实现量产。这个时候,全球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中国。
实际上,中国虽然在中低端医用呼吸机产品上已实现进口替代,但是大型及高端医用呼吸机依然依赖进口,国内高端医用呼吸机市场也仍然由国际巨头占领。为何此次中国呼吸机能在全球疫情中扛起大梁,成为扩产的重要力量?
疫情凸显
国内供应链优势
一台呼吸机,却难倒了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强国,甚至要出台《国防生产法》来强制几大汽车制造商生产呼吸机,为什么?
“医用呼吸机属于高端医疗器械,整个制造涉及的供应链很长,需要的零部件多且分散在多个国家,是一个系统性的生产过程,无法全凭一国之力完成。”倚锋资本投资副总监华丽对记者表示,即使是国际上生产呼吸机的大企业,一年也只能生产两三千台,而迈瑞医疗正常的年产量也只有2000台左右。突然爆发的巨大需求,着实考验着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产能和供应链。
统计显示,在2019年中国市场前十大呼吸机品牌中,本土品牌只有迈瑞医疗、深圳科曼、北京谊安三家,其他都是外资品牌。然而,在疫情发生后,恰恰是中国的呼吸机企业迅速反应投入扩产。“呼吸机这个行业已经很成熟了,产能没有太大的弹性空间,而且国外的企业规模体量大,反应速度没有中国企业快。”华大共赢(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纪昌涛告诉记者,呼吸机是精密制造产品,供应链、生产链条长,占地费时,过去一天可以生产几十台,现在最多能生产几百台,产能很难再大幅提升。
根据工信部数据,今年2月,中国的呼吸机产量超过了1.5万台,而在2018年,中国全年的产量也不过0.84万台,也就是说疫情期间国内呼吸机企业的产量已经远远超过2018年全年。根据全球十大呼吸机生产商Getinge提供的数据,该公司在2019年全年的呼吸机产量也只有1万台。
虽然国产高端医用呼吸机在品质上不如国际品牌,但关键时刻,中国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却在全球占绝对优势。不论是生产线搭建,还是生产原料、劳动力调配等,在关键时候都相对快速。“在全球化分工中,中国制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在制造环节上的毛利率比较低,但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价值却非常高。”华丽说。
此外,国外品牌的生产基地大多在中国,人工成本高的欧美本土很少有生产线,也没有相关供应链,无法像国内一样快速改造生产线,满足应急需求。“这背后彰显的是中国危机应对能力、全社会的动员组织能力,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纪昌涛表示。
医疗器械仍有
很大上升空间
尽管在医疗器械行业,本土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下风,特别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70%由外资占领,但在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下,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正在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医疗器械产品种类对进口产品的替代率已超过90%,中国目前已能生产包括医用电子仪器、光学仪器、超声仪器、激光仪器等68大门类、3400多品种、1.1万个规格的产品,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在出现新的门类。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报告》也指出,受国家医疗器械行业支持政策的影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步入高速增长阶段。预计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7000亿元。总体来看,中国医疗器械出口还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空间相对较大。
华丽介绍,此次疫情中,在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已经应用了以往被国际巨头垄断、如今已国产化的医疗设备,比如在新冠病毒检测中用到的核酸检测试剂、CT扫描仪等,已经是国产化比较好的产品。“最近10年,国内大型影像设备的整机生产能力、系统化设计能力有大幅提升。”华丽说。
而在市场空间上,华丽认为,就呼吸机这个品类而言,中国呼吸机每百万人的拥有量只有美国的一半,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检测类的产品壁垒则没那么高,市场空间也非常大,美国的检测和用药费用比例是1:1,但中国的检测费用只是用药费用的30%,因此检测行业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有分析指出,此次疫情使得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利于国家继续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这将使国产替代成为未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记者 卓泳